<
g55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144章
    实事求是地讲,曹钦手下的这些鞑官确实相当厉害,其战斗力要高于明军,可那也要看是由谁指挥,放在曹钦手里,也只能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了。

    但对曹钦有利的一点在于,宫内的驻军不多,而明代为防止武将造反,调兵手续十分复杂,身为主将,如无兵符,一兵一卒也难以调动。等到大军齐集,大事已定。所以,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时间。

    只要能够在城外驻军调动之前攻入宫城,抓住朱祁镇,胜利就必定属于我!

    一切就绪后,曹钦开始了他造反前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选定造反日期。

    [536]

    选一个黄道吉日谋反,是古往今来所有阴谋家的必备工作,曹钦也不例外,而他在这个问题上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科学精神,曹钦并没有迷信黄历,而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询问他的同党,掌管钦天监的天文学家、专业人士汤序。

    汤序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仰头望天,认真观察许久,然后面目严肃地告诉了曹钦那个起兵的黄道吉日。

    天顺五年(1461)七月庚子日大吉利动刀兵

    曹钦千恩万谢的走了,他相信这一天是起兵的最好时机,因为他相信科学。

    如果他知道汤序为他挑的这个日子到底多"好"的话,只怕他在造反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刀砍死这位仁兄。

    混乱的夜晚

    庚子日夜

    曹钦在自己的家中设宴招待即将参与谋反的鞑官们,在宴会上,他志得意满,对所有的人封官许愿,希望在座人等努力放火,认真砍人,造反成功,前途无量!

    曹钦造反前请客并不仅仅是请这些人吃一顿,他还有更深的目的。因为这些所谓的鞑官都是为钱卖命的雇佣军,他们能够背叛自己的国家为大明效力,谁能保证他们不会为了更多的钱出卖自己呢?

    所以他虽谈笑风生,同时却用警惕的眼睛盯着在座的人,并嘱咐亲信看好大门,谨防人员出入。

    曹钦思虑确实十分周密,但随着酒宴的进行,会场气氛活跃起来,他也开始有些麻痹,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早有准备的人趁机溜了出去。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马亮,平日并不起眼,曹钦只知道他是蒙古人,却不知道他有一个叫吴瑾的朋友。

    马亮溜出来后,一路狂奔,直奔吴瑾所住的朝房,此时已经是夜晚二更,吴瑾被上气不接下气的马亮吵醒,闻听此事,顿时大惊失色。

    可是吴瑾惊慌之后,才发现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他此刻孤身一人,手头无兵。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还有一个人也住在朝房,便立刻起身去找这个人。

    此人就是十二年前北京保卫战中那个"力战不支,欲入城"的孙镗

    [537]

    孙镗即将成为这个夜晚的主角。

    吴瑾实在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事实证明,在这个混乱的夜里,正是这位孙镗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奇怪的是,孙镗平日并不住在朝房里,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夜晚,他会呆在这个地方呢?

    事情就有这么巧,原来就在一天前,朱祁镇召见孙镗,命令他第二天领军西征,孙镗收拾妥当,今夜本应该在家休息,可偏偏他身体不适,为了方便第二天出征,便睡在了朝房里。

    估计这种情况几年也难得遇见一次,可是那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汤序经过仔细研究,偏偏就挑中了这一天,找了这么个蹩脚的家伙当同党,曹钦的水准也着实让人汗颜。

    孙镗从吴瑾口中得知了正在发生的一切,当即作出了决定:立刻报告朱祁镇。

    可是此刻已是深夜,皇帝也已经下班回家睡觉了,而皇宫的门直到白天上朝才能开启,所以当两人赶到紧闭的长安门时,他们只剩下了一种选择——急变。

    所谓急变,是明代宫廷在最为紧急的情况下使用的联系方法,一旦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发生,必须在夜间惊动皇帝时,上奏人应立即将紧急情况写成文书,由长安门的门缝中塞入。

    而守门人则应在接到文书的第一时刻送皇帝亲阅,不得有任何延误,否则格杀勿论!

    可这一次出现了意外,孙镗和吴瑾在长安门外急得团团转,却始终没有把文书投进去。

    因为这二位仁兄事到临头,才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吴瑾摊开纸笔准备写上奏,却迟迟不动手,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孙镗,原因很简单——他认字不多,写不出来。

    孙镗被他盯得浑身不自在,禁不住吼道:“你看我做甚?我要是写得出来,还用得着干武将这行?”

    于是,这两个职业文盲围着那张白纸抓耳挠腮,上蹦下跳,却无从下笔。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情急之下,他们也顾不得什么文书格式,问安礼仪,便大笔一挥,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篇奏折,只有六个大字:

    曹钦反!曹钦反!

    这二位也是真没办法了,如此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这封上奏立刻被送呈给了朱祁镇,危机之中,这位皇帝表现得很镇定,他当机立断,下令关闭各大城门,严防死守,并立刻逮捕了尚在宫中的曹吉祥。

    [538]

    这项最为重要工作完成了,但吴瑾和孙镗明白,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惊心动魄的夜里,他们两个人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要知道,曹钦虽然兵力不多,但对付皇宫守军仍绰绰有余,如果在天亮援军尚未到来之前,谋反者已然攻破皇宫,那一切就全完了。面对着前途未卜的茫茫黑夜,吴瑾和孙镗没有选择退缩,虽然他们都是孤身一人,却毅然决定承担起平叛的重任。

    两人决定各自去寻找援兵,平定叛乱,稳定局势,商讨完毕后,他们就此分别,并约定来日再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长安门前一别,他们再也未能见面

    当吴瑾和孙镗在宫外四处乱窜的时候,喝得头晕眼花的曹钦终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马亮去了哪里?”

    深更半夜,谋反前夕,他又能去哪里呢?一个清晰的结论立刻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计划已经泄漏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反也活不成了,瞬息之间,曹钦做出了决断:

    反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曹钦带着他的雇佣军们出发了,曹氏之乱正式拉开序幕。

    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曹钦开始了他让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表演。

    根据原先的计划,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皇宫,可是曹钦却擅自改变了方向,他要先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锦衣卫指挥逯杲,他也是曹钦最为痛恨的人,逯杲原先曾经是曹钦的朋友,但后来因为还乡团失势,逯杲翻脸不认人,成了曹家的敌人。所以曹钦第一个就准备干掉他。

    此刻,消息灵通的逯杲已经收到风声,正准备出门跑路,却恰好撞到赶过来的叛军,曹钦二话不说,当头就是一刀,砍掉了逯杲的脑袋。

    与此同时,曹钦还派出另一路叛军进攻东朝房,因为在那里有着另一个重要人物——李贤。

    李贤正在朝房里睡大觉,突然听见外面人声鼎沸,心知不妙,准备起身逃跑,却被一拥而入的叛军堵了个正着。

    叛军也不跟他讲客气,挥刀就砍,李贤躲闪不及被砍伤了背部,而其他叛军也纷纷拔出刀剑,准备把李贤砍成肉酱。

    如无意外情况,李贤同志为国捐躯的名份应该是拿定了,可在这关键时刻,一声大喝救了他的性命:

    “住手!”

    李贤想不到的是,喊出这一声的人竟然是曹钦。

    曹钦刚刚从逯杲家回来,他喝住众人,一手拿着血刀,一手提着逯杲的人头,走到李贤的面前,笑着说道:

    “李学士(李贤是内阁学士),有劳你了,帮我一个忙吧。”

    [539]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手持人头,身上沾满鲜血的曹钦对眼前的猎物展开笑容,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由于原定计划的泄漏,此时的曹钦似乎已经有些不知所措,行为失常。

    李贤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为危险的时刻,几年来,他历经风雨,披荆斩棘,除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却没有想到,这最后的敌人竟然会狗急跳墙,拼死一博。现在他已经身负刀伤,还成为了对方手中的玩偶。更要命的是,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慌张是没有用的,镇定下来,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李贤恢复了他泰然自若的神情,他强忍住伤口的疼痛,叹息一声,说道:

    "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

    曹钦用一种十分形象的方式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把逯杲那血淋淋的头提到李贤的眼前,一字一句地说道:

    "是这个人逼我的!"(杲激我也)

    李贤强压心中的恐惧,深吸了一口气。

    "需要我做什么吗?"

    曹钦笑了,他突然上前一步,抓住了李贤的手: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是我的原意,请先生帮我代写一封解释的奏折呈交给皇上吧。"

    李贤万没想到,这位仁兄提出的竟然是如此的一个要求,可这位仁兄如此凶神恶煞,没准写完后等着自己的就是鬼头刀,为了争取时间,他故作为难地说道:

    "我写是可以的,但此地没有纸笔啊。"

    曹钦的脸上又一次浮现出了诡异的笑容,他指向了门外正吓得哆嗦的一个人:

    "不要紧,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