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i小说网 > > 宦门逢春至 > 第154章
    江之仪道:“兹事体大,我看咱们要速速离开肃宁,在此地多留一天,便多一分危险。”

    方维脸色严肃起来,点头道:“江大人所虑甚是。我看这苏园之内,耳目也很多,江大人在此地先不要起草,所有的图册、名单都贴身放着。明日和闻县丞辞行,后日一早,咱们便启程回京复命。”

    第97章 驿站

    天下着小雨, 方维撑了把纸伞,走到后门,看王有庆正在跟马车夫俩人穿着蓑衣, 正忙活着套车, 笑道:“把车检查好了,这天气不好,可别坏在路上, 就麻烦了。”

    王有庆连声答应着。方维回身看去,正好看见有个中年妇人在后门边上探头探脑。方维见她约莫四十来岁, 破旧的衣衫已经淋得全湿了, 头发白了一半, 用块蓝色布头巾扎住了,背有点驼,黑瘦的脸上全是皱纹,心中怜悯之心大起,以为是街边的乞儿, 便从袖子里头掏了几个铜钱。

    妇人却开口道:“俺不是要饭的,是来这儿找人的。”

    方维问道:“你找谁?”

    妇人用浑浊的眼光看了看他,说道:“俺听说有宫里来的人住在这。”

    方维愣了一下, 没有回答, 妇人又问:“俺儿子,也送到宫里去了, 好几年没有信了, 俺想问问有他的信吗。”

    方维想了想, 便招手叫王有庆过来。王有庆用方言问:“你儿子是谁, 哪个村的。”

    妇女道:“叫李天德,大篷乡李家村的, 送走也有七八年了。”

    王有庆吃了一惊,走到马车后边,在方维耳朵边上轻声说道:“她儿子我认识,跟我一块进宫的,前几年听说不知道是犯了什么错还是冲犯了什么贵人,反正挨了一顿打,就给打死了。”

    他看向方维,叹了口气道:“他家离这里二十多里路呢,不知道他娘怎么过来的。”

    方维转过脸去,看那妇人头发蓬乱着,被雨水粘成一条条。身上衣服被雨淋了,也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鞋上全是泥巴,眼睛却直勾勾地看着他们。他俩面面相觑,方维便掏出一块碎银子来递给王有庆,在他耳边道:“就说她儿子好着呢,托你捎回来的。”

    王有庆道:“她能信吗?”

    方维摇头道:“信与不信,总是个念想。”又把伞递给王有庆:“这个也给她。”

    王有庆就点点头。

    闻县丞带着李主簿还有衙门里的一众差役书办,在门口送他们上车,笑道:“今儿天公不作美,我看众位上差还是不要赶路了,等哪天放晴了,再走不迟。”

    方维笑道:“这些日子,叨扰诸位,心下实在过意不去。眼看就要中秋节了,我们也想着赶回去过节的,便不在肃宁县多打扰了。”

    闻县丞作揖道:“应该的,应该的。招待不周,实在惭愧的很。”又跟方维低声道:“您交代的给那个姑娘改年纪的事,都办妥了。”

    方维笑道:“如此,便多谢了。”

    闻县丞笑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又低声道:“肃宁县里头也没什么可孝敬的,只有些本地出产的鲜藕,还有几包现做的月饼,大人若不嫌弃,带着自家吃,也是好的。”

    方维笑道:“既是闻县丞的一番心意,我们也就却之不恭了。”于是拱手作别。

    江之仪也跟李主簿略略寒暄了几句,便上车了。

    车慢慢走起来,方维撩起帘子,冲着他们挥一挥手。

    马车在街角转了个弯,方维刚要将帘子放下来,忽然透过细密的雨丝,看见他的伞扔在街边,那个中年妇人蹲在一旁,捂着脸,哭得整个人都在颤抖。他心里一震,再回头看时,已经淹没在来往的行人中,再也看不见了。

    马车离开了肃宁县,雨便渐渐下大了。官道上也泥泞不堪,马车一晃一晃地艰难前进。

    他们冒雨赶了一整天的路,行进了不到四十里,到了快掌灯的时候,才远远看到一家驿站。

    他们进了驿站,见里头十分简陋,便把行李卸了下来安顿好了,在大堂坐着,随便要了些吃的,又叫驿卒上些热水来。

    江之仪笑道:“这次去了肃宁县一趟,可真是收获不小。”

    方维手里转着茶杯,点头道:“谁说不是呢。”又看着外面的天,笑道:“这天阴沉沉的,看着明天也不一定能放晴。入秋了,晚上可真的凉下来了。”

    江之仪道:“是啊,按这个脚程,节前便赶不回京城了。”

    他们慢慢吃着饭,听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刚吃过晚饭,天已经黑得通透,忽而听到外头有一阵马匹嘶叫,驿站的大门砰得一声被撞开了。方维笑道:“就这么个小驿站,晚上还有人来投宿啊。”

    驿卒提了盏气死风灯出去迎接。过了一阵子,几个人进来了,将不大的堂屋挤得满满当当。

    方维转头去看,冷不防自己就被抱住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兄弟,你怎么在这儿啊。”

    他吓了一跳,抬脸看去,这人正是曹进忠。

    方维心里一阵发虚,只勉强笑道:“这不正是巧了吗。”又问:“曹公公怎么在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