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i小说网 > > 大景巡夜人 > 第673章
    其余人等没理解赵鲤的意思。

    护卫在沈晏身边的田齐也没明白。

    他正沉浸在灭杀蚊虫般的快感中。

    刀锋舞动过,便空掉一片。

    再者这些玩意的身份,屠杀时给人带来心灵层面的爽感。

    尤以田齐感觉最盛。

    他手中火刃舞得正欢,便被沈晏一手按住肩膀。

    “传令全员,背诵千字文。”

    沈晏电光火石间,明白了赵鲤的意思。

    当年魏山手抄千字文,被沈老太爷用给孙儿启蒙。

    长大后,沈晏又以千字文为启蒙教材,在靖宁卫扫盲。

    世间因果,玄妙至极。

    在场靖宁卫,包括沈小花和沈白两个小动物,若让他们背其他定是没戏。

    但千字文,他们熟啊。

    命令一层层传达。

    虽不解,但没人反驳,朗声背诵起来。

    这种情形,不会有人觉得沈晏在拿他们开玩笑。

    这时下这样的命令,定然有道理,老实照做便可。

    扣月钱罚抄喂出来的记忆,尤其深刻。

    靖宁卫个个手上刀乱舞,嘴巴一点不带停。

    相比起靖宁卫,霍宗帐下军士,便纷纷麻爪。

    便是将军霍宗,也张了张嘴,发现自己背不出。

    他不解其意,想要询问。

    却见那些黑雾,没头没脑的乱撞。

    细小面具上的字符颤动,不稳定地摇晃起来。

    转了两圈,消散成烟。

    连天空铅云中还未脱出的巨大黑影,都因面具上字符颤动而忽明忽暗。

    一些本已从云中挣脱了一半的黑影,重挤入云中。

    “彼其娘之,有奇效啊!”

    霍老将军军帐立身,说话没个顾忌。

    感慨一声后,不由看向灰头土脸的身后将士。

    恨铁不成钢:“看看人家,看看你们!”

    霍宗帐下水军,一个个闭口不敢说话。

    外面异状,逃不过赵鲤的眼睛。

    见沈晏明白了她的意思。

    赵鲤也换了一种心态。

    外边再怎么麻烦她也脱不了身,倒不如多写几个字,能尽一份力便尽一份力。

    她重新看眼前的试卷,想看又出了什么题目。

    眼前却只有白纸一张。

    自由发挥?

    赵鲤先是一怔,随后一喜。

    这个她就会了!

    让她写出锦绣文章,比杀了她还难。

    可做文抄公,名著名言搬运,这题她会!

    同样交了白卷的赵开阳,缓过一口气。

    抬眼看见赵鲤奋笔狂书,便是他现在身体虚弱,也是一呆。

    他看得时间长了,赵鲤扭头恶狠狠瞪来:“看什么看,快写,再交白卷我剁了你。”

    她发了狠图多,字迹潦草丑陋得难以直视。

    但内容却都是精华。

    末了还分心对宫战道:“宫百户,通知沈大人,照计划行事。”

    虽中途出了波折,可现在已经拉回了正规。

    宫战闻言,领着倒霉催的郑连快步离开。

    ……

    “二位无事吧?”

    沈晏亲自搀扶起玄虚子和林著。

    方才混乱,林阁老还死死抱着一个祭祀用的玉圭。

    胡须都被咬秃了半截。

    又经历一次天灾似的大场面,他面色惨白。

    也不似他朝堂骂人的模样,紧紧抓着玉圭,半靠在沈晏身上。

    缓了口气,他急声道:“那边如何?阿鲤和阿阳?”

    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沈晏知他关心后辈,点了点头道:“他们无事。”

    林著像是被抽了一口气般,整个松懈下去:“那便好,那便好。”

    看祭台混乱,仪式用品许多被推翻在地。

    同样去了小半条命的玄虚子,强撑着指挥恢复祭台。

    天上乌云压顶,云中之物暂停了动作。

    双方都进入短暂的和平。

    时间推进,赵鲤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后世流传的千古名篇。

    大景的历史在汉代发生了偏移,这个世界也有很多绝艳惊才之人。

    却没有李太白,没有王阳明。

    看水钟计时将到,赵鲤顿了顿,提笔写下横渠四句。

    最后一笔落下,水钟最后一滴计时的水滴将落。

    团团浓云之中,一个腹部高隆的人类妇人,被浓雾托起。

    她双眼蒙着一层翳壳,在羊水破裂的瞬间,呢喃道:“高郎。”

    第536章 生产

    铅云笼罩天空,黑雾凝结,将裸着两条腿的妇人托在空中。

    黑雾中的每一个颗粒,都是一个细小的‘神明’。

    它们虔诚汇集,涌动中,在云中集成一间小小的产房。

    侍奉着将要降临的通道。

    这些细小虫蚁之上的云雾中,是一张一张庞大如山岳的虚影。

    这些影子还未成形,戴着有神秘字符的面具。

    面具上的图腾纹样,金色中夹杂着灰黑,初时还算凝实,只是随着下方默背之声渐大,这些图腾纹样晃动起来。

    魏山生前声名极佳。

    魏山死后,盛茂坊间百姓瞧见魏家惨状,无人敢给他收尸竖坟。

    也无人敢为他立下牌位供奉。

    但每逢节日,曾受惠于魏山的学生,家中餐桌都会为师长摆放一套碗筷供奉。